联系我们           |        在线留言           |          关于我们
二月二龙抬头风俗趣事
来源: | 作者:孙鑫 | 发布时间: 2023-02-21 | 15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农历二月初二,是民间俗说的龙抬头,也有的地方叫农事节、春耕节,或者青龙节、春龙节,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。老百姓为什么把这天叫做龙抬头?应该与天象及时令有关,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与惧怕,也是农耕文化的雏形。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年的仲春卯月(斗指正东)之处,“龙星角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龙抬头由此而来,意为龙结束了冬眠的潜伏状态,醒过来了,要出现在地表面上,露出头角,也指经过冬眠,百虫复醒。从时令讲,农历二月初二,处在雨水、惊蛰、春分三个节气之中,属于仲春。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,春夏秋冬各三个月,每三个月为一季,春季正月为孟春,二月是仲春,三月为季春。冬去春来,大地复苏,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盎然,忙碌的春耕开始了。于是,人们把这一天看作新年起始的好日子,祈求人间大地万象更新、纳祥运转、一年顺顺当当。

流传久远的民俗,包括一些民间禁忌,是人与自然历经百战进退达成的和解,也是天人相应的一个文化符号,不是古人凭空捏造的。在二月二这样特别又重要的日子里,各地的人们就想出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纪念活动,例如山东潍县一带的二月二剃头、吃料豆、吃面旗子、填粮仓、撒灰辟虫害等,都是非常有讲究的风俗,传至今日依然行之。二月二剃头攀附龙抬头之意,像龙那样昂起头、扶摇直上、气冲云霄,还有焕然一新、从头开始的寓意。当然,还与山东人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有关。有的地方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,在宗亲关系中外甥与舅舅很是亲近,有了这个习俗和说法,有舅舅的外甥绝不敢贸然行事,怕舅舅知道了惨遭臭骂甚或暴打一顿。其实正月不剃头的原意并非死舅舅,而是思旧。一般说过年前都要剃剃头、洗洗澡,干干净净、利利索索过大年。年后人们又有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恋恋不舍之情,年前剃了头的样子已属旧貌,留住旧貌便也是留住了过去的一年,是个想头。日本人过元旦新年不叫迎新,也不叫辞旧,而是叫忘年,字面看似有忘记的意思,实则是不忘”“纪念,一步三回头。每到年底,日本人会聚到一起举行忘年会,有的人借酒念旧,哭得稀里哗啦。一衣带水,日本的民俗或许是从山东漂洋过海而去。时到二月二,龙抬头,气象万千,讨个好口彩,与龙一起飞舞,于是,山东人纷纷剃头,旧貌新颜。这应该就是正月不剃头、二月二剃头的大概来历。

 

 

这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叫填粮仓。用做完早饭的锅灶底下的柴火灰,在院子里画几个粮仓,每个粮仓放上不同种类的粮食,祈愿即将开始耕作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粮满仓实。以灰筑粮仓也有阻止老鼠之类祸害粮食之意,因为填粮仓之后是撒灰,用灰围着院子撒一圈,之后从大门进来一直撒到锅灶前,仪式结束。撒灰这事是有一些道理的,二月二,惊蛰前后,蝎子、蜈蚣类毒性很强的虫子也结束冬眠,来到地面活动。蝎子、蜈蚣对人类都有攻击性,人一旦被蜇会疼痛难忍,在医疗条件落后的过去,弄不好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。撒灰能不能阻滞毒虫的袭击说不准,但作为一种祈愿、祈求,让全家平平安安、心安神定。

久居城市,过去的一些民间习俗、老讲究已经变得散淡,甚或慢慢消失了。但作为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东西,即便你不信,能放在心上,留在身边,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,会感到坚强、心安。民俗固然有旧时代迷信、科学失范类的禁锢,甚至流传至今已显现与人类发展的反动示例,但是,这就是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。人类进步不是把所有的事情说明白,而是尽可能适应事物不断变化的新情形。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过来的。朱熹说君子之心,常存敬畏,是也!